先說路標指示紊亂:一條路要用好幾種名字例如國道2號又稱機場系統道路,又稱國道一號甲線、機場快速道路、機場聯絡道。北二高又是國道3號、福爾摩沙公路,有需要那麼多名字嗎?而最關鍵的不在於名字有幾個,在使用時不統一令人困惑。往往在這裡稱一個名字,到下一個指示用另一個。最奇怪的是民眾說的又是另一個,例如北二高,我很早就聽過但一直不知道它就是國道3號,也不知道它也叫福爾摩沙公路,看地圖時我還以為是兩條路或某一段併道。而且既是3號(可能是縱向橫向之分),那麼為何還要叫北二高?地圖、路面標示為何不能統一?

 

台灣公路有國道、省道、縣市道、鄉鎮道外,還分甲乙,我不知道一般人是否搞得清楚。但美國道路雖然有些為了紀念某一個人而多一個名字,但不論地圖、路標、民眾都只用號碼,而且除了州際道路,就是本州道路和本縣道路,縱向(南北)就是單數;橫向(東西)就是雙數。州際編碼以一位或二位阿拉伯數字為原則例如1號、5號、27號等;而如果是五的倍數的洲際公路即為貫穿美國大陸的公路,例如5號、15號等;連接州際的輔助道路就加一位數,例如280680166等,後面兩數意指由哪一條公路分支出來的道路;縣道顏色不同但也沿襲縱向橫向的規矩。這樣不是清清楚楚,旅行整個美國都沒問題?

 

有一次我從中壢往台北方向開,走到內壢(沒指示,只在出口處小小的寫著內壢),其實它是屬於桃園的出口,而桃園交流道有三個,卻只標示桃園出口,然後在出口處標示下一個出口為桃園下一個,這算哪一門子的路標?還是在國道上的。明明就有南崁交流道、桃園交流道、南桃園交流道之分,為何不直接用那個交流道的名稱就好了?一下用這個一下用那個、一下高架一下平面、一下來個快速道路(不知是哪個較快)。難怪有次我下車問路,得到的回答是:你看到大煙囪再過去一點就下交流道,看到丁字路有賣牛排的你就右轉,走到右手邊有賣水果的那個路口要左轉。。。。。。怪民眾沒知識嗎?只能說路政單位做的不夠好!

 

路名太多,路名沒有規劃、不科學。打開桃園街道地圖,你一定就暈了,因為路名實在太多。一條小小的只能算巷弄的也起個名字。 我不相信有幾個桃園土生土長的人可以說得出每一條路大約在哪裡。就算是比較新的社區,好像有點進步其實也不,例如大有路,平行的叫大業路看起來好像很合理都是大字開頭,但橫向的也有大字開頭叫大興路,而接著是大興西路,那有沒有大興東路?大興路為何不叫大興東路呢?

 

比路小一點的應該是街沒錯,但卻是不分縱向橫向、不按順序,可以民富一街一直到民富十幾街,中間還穿插民有好幾街,再插加其他如寶山街、坤成街、民光東路,還不包括中間斷掉不通的路兩頭是同樣名字的路。台灣號稱科技島,照說科技最講求合理的、科學的配置,為何連一個簡單的路名都編不好豈不令人奇怪?

 

主幹線上沒事就樹個路牌xxxxx巷,如果只放路邊應該就可以了,放太多不是反而分散駕駛人注意力?試想一個駕駛人既要看中間路標又要看路邊指示,這種巷道有必要樹立個標示在分隔島上嗎?如果外地人來到桃園,既要看分隔島上的又要注意路旁的,而那路牌一下子是省道4號一下是縣市道4號(為何要用相同的號碼?考驗有沒色盲嗎?)、一下是春日路(就是縣道4號),請問搞得人家手忙腳亂好玩嗎?

 

我還發現許多替代道路,字面解釋當然是走這條也可以,但到底替代哪條路?沒說。我根本不認為有必要特別標示替代道路。如果替代路比較不塞車好走,那麼當地人自然就會選用,何必多此一舉?一個外地人面對往前到中壢往右也是中壢,那時的心情可想而知! 更不可思議的是同樣是中壢市,卻有中原路和中園路之分。妙的是我要去一家工廠,總機只告訴我你到中壢工業區的中園路xx號,我google 時當然是中壢中原路,等到大老遠去到中原路一看不對勁,再打電話問時才說:你是不是跑到中原路了?我們這裡是中園路。為何同樣的城市要取那麼容易搞混的路名呢?總機應該不是第一次碰到這種事為何事先不聲明一下呢?都不知該怪員工素質不好?還是怪路名不好?

 

arrow
arrow

    靈光一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